(
课件网) 书湖阴先生壁 书 书写 湖阴先生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 壁 墙壁 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朗读古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 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 没有青苔 简朴的茅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成畦 院子里花草树木排列整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写庭院的景致,表明主人勤劳、爱整洁的静态之美,清洁幽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 水 指玄武湖 护田 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一条小河环绕守护着碧绿的稻田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 钟山、覆舟山 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 排闼 送青来 送来绿色 两座青山推门而入把青翠的山色送入眼帘。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绘出潺潺流水、环绕绿野的田园风光,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主人品行的高洁。 再读古诗,借助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之美。 景美 人美 情景交融 拟人、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再读古诗,借助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之美。 景美 人美 情景交融 拟人、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融情于景,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作者不仅表达出对自然的赞美,更表达出对胡阴先生高洁人品的赞美。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 ), ( )手自栽。 一水护田( ), ( )送青来。 背诵古诗 吟唱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 ), ( )手自栽。 一水护田( ), ( )送青来。 背诵古诗 吟唱古诗 总结延伸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充满田园气息,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它们大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经典诵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