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9947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日期:2024-12-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8255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史事,理解土地改革运动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知道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的的基本情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土地占有不均衡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名词解释: 土地改革的概念: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时间 文件 内容 总路线 成果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1947年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概况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意义 材料一: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农民分到牲畜 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历史回顾】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27年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1936—1949年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为什么不同时期,土地政策是不一样的? 革命形势、国情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1)背景: (2)概况: 经过一年的作战,战略进攻的时机成熟。 武汉 国民党军重镇 陕北 山东 南京 国民党军总部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 1.挺进大别山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