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的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雪》,他那恢弘壮阔的气势曾经倾倒过无数的人,用一代词宗柳亚子先生的话说是:“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另外一首同样著名的作品《沁园春·长沙》。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大家课文背诵情况。 先找两个同学分别默写《沁园春·长沙》的上下片,同时抽查《沁园春·雪》的背诵情况。(板书:标题) 研习新课 时代背景介绍。(略) 朗读课文 我们接下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一下词中那强烈的抒情气氛。 听过之后让我们集体朗读一遍这篇课文。 一.讲析全词 (抓住“立”“看”“怅”“问”“携”“忆”“记”等关键词,进一步品味词意。采用边读边议的方式进行。) (一)、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明确:“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说明:“形独而心不独。” “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草木凋零,望而生寒,也可以说有寒意,故名“寒秋”。如:“两岸高山,皆生寒树”并非寒冷之意。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这里是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大家风度,出手不凡,决不是“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形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 明确:共七句。 ★这七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提问:作者供给的这幅画面突出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哪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幅画面在作者眼中的感受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自由捕击,充分发挥各自生命的极致。 ★提问作者为了表现这种精神风貌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意象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提问: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方位)描绘出的 明确: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板书: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 提问:你认为,作者在描写这幅画面的时候,那些词用得好,有表现力?请你讲一下 明确:红遍、尽染、漫、争、击、翔 (再这里,可以鼓动学生踊跃发言,能说哪个说哪个。) ①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表示多。 “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层”字,表现树林之多。 “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这四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②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 “碧”说明水清。“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 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 “争流”:争着行驶。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