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事件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个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的顺序,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状况,归纳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评析孝文帝改革及孝文帝对历史的影响。 3、能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体会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 4、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5、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阅读课文及地图了解融合的前提;再通过分析图片和资料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阅读卡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而资料图片的呈现以及缩句游戏又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我们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你知道哪些民族的名称?(学生回答)听说过匈奴吗?(学生回忆知识并讲述)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匈奴族?(学生回答)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还有鲜卑族、羯族、氐族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迷茫疑惑)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光,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 什么是民族融合?(出示PPT,学生朗读,教师简单讲解) 二、自主学习(出示PPT)(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1、融合的前提: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民族迁移和杂居的时间朝代、民族名称、规模及影响,分析课文图片、地图和补充资料,学生初步了解正是因为民族的迁移和杂居,才使民族界限日益模糊,趋向融合。 2、民族融合的表现: 呈现一系列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归纳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日常生活习俗等) 3、融合的高潮: 十六国:(战争也是民族融合的方式之一) 北方的统一:(黄河流域统一,时间、都城、民族、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孝文帝改革: 换位思考:在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中,假若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跃作答) A、“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采取汉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B、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岂不是越来越落后? C、鲜卑人在生活习俗上、礼仪制度上还很落后。只有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向汉族学习,才能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巩固我的政权。 D、我要移风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