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上课时间 课时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表格归纳法2.综合对比法3.史料学习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了解史前社会,形成对大河文明原始农耕生活的正确认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识读《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以及对教材中的稻谷、陶器等图文的归纳、概况、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方法。(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形成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的考古发掘,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知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新授课——— 农业的起 源与定居 生活 1.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安排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提出问题:想象一下,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大自然中生存并稳定下来的 倾听学生答案,总结问题,引入新课。 1.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出示水稻、粟和黍等考古成果的照片,指导学生理解新石器时代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3.出示PPT地图,指引学生阅读地图并找出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引出下一知识点。 1.阅读学习目标。 2.身临其境,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并产生新问题。 1.学生阅读教材P9,回答: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2.阅读PPT图片,回答: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 3.观看地图,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有哪些。 1.提前预知本课内容,让学生有重点进行学习。 2.通过情境设问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 1.通过材料阅读和图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延伸学生的视角。 2.通过对考古资料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查找地图信息,知道这是一种学习历史手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授课——— 河姆渡人 与稻作农 业的繁荣 新授课——— 仰韶文化 和大汶口 文化 1.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 2.播放发现河姆渡遗址的视频,并展示一组图片(水井、房屋、农作物、工具、乐器、首饰等),分析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特点,教师逐一讲解。 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名词。 2.展示半地穴式房屋构造图,让学生分析半坡居民建造这种房屋样式的原因,教师总结。 3.展示半坡遗迹图片,分析半坡居民使用的工具特点,教师提醒这一时期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 4.展示PPT图片,讲解半坡居民的陶器、纺织等特点。 5.提出问题小组探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异同。教师倾听小组的答案,并总结。 6.通过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的墓葬、手工业等遗址分析当时社会状况。总结。 1.阅读教材P11,思考稻作农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2.观看视频,感受河姆渡遗址的发现,阅读PPT中教师出示的文物图片,得出结论。 1.学生阅读教材P12—13,回答:什么是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有什么 2.学生观看半地穴式房屋的构造图,思考:半坡居民建造这种房屋样式的原因。 3.观赏PPT半坡遗迹图片,找出半坡居民使用的工具与北京人的工具的区别,听教师解读。 4.观赏PPT图片,学习半坡居民的陶器、纺织等特点。 5.小组讨论,回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 6.深度学习:阅读教材P13,思考在不同时期发现的墓葬如何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