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年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问题研究】 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探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世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2.理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综合思维)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人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人地协调观) 4.认识研究区域:环渤海(区域认知) 教学重点: 环渤海海冰质量和淡化技术研究。 教学难点: 海冰淡化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对地区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自学归纳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渤海 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C”字形所环抱。覆盖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范围与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环渤海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 3.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环渤海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发达,需水量极大,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水北调只能缓解部分城市的缺水状况。淡化海水成本较高,目前推广利用较少。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能形成大面积海冰。能否采用简单技术淡化海水,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 【探究思路】P63 渤海海冰资源量 1.海冰的形成:海冰是低温条件下的海水冻结物。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导致海冰含盐量远低于海水含盐量,接近淡水,这是海冰作为潜在淡水资源的基础。 指导阅读: 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渤海海冰融水盐度平均为4%o~ 13%o。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C条件下(图3.28),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以此海冰生成速度计算,渤海辽东湾每年冬季可采海冰7.4 ~ 13 次,湾可开采3.7~ 7.4次,莱州湾可开采1.9 ~ 3.7次。 在寒冷年份,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潜在可利用储量可达1 0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可达410亿立方米。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资源量最大。 阅读解决问题: .渤海海冰资源是否可开采利用 为什么 可以开采。因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且多分布于岸边,易于开采,可采次数较多。 (2).为什么渤海海冰可开采次数由北向南递减? 因为渤海由北向南纬度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结冰时间变短,可开采次数减少。 2.海冰资源量 海冰资源量与纬度、水深、风向、洋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上,北多南少,自北向南递减;辽东湾最多,莱州湾最少;近岸多外海少,从近岸向外海递减。 设问:分析辽东湾海冰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区封闭,与邻近水域的热交换少;水域深度小,储热少,冬季放热快。 二、渤海海冰淡化研究 指导阅读归纳: 海水在低温环境中发生冻结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