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旧知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时间 2.平津保卫战、淞沪会战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分别是 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赵登禹 佟麟阁 姚子青 谢晋元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国民党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5.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战役并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 淞沪会战 6.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罪行是 屠杀中国居民人数 南京大屠杀 30万人以上 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1935年底,中共瓦窑堡会议 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9发表 “国共合作宣言” 1937.7.7 卢沟桥事变 两个战场: 三个阶段: (1937年7月— 1938年10月) (1938年10月— 1943年12月) (1944年初— 1945年8月)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概念解释 【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规军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也称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相互支援 相互配合 阅读教材P98-101,梳理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概况 意义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1938.3 1938.6 1941.12 日军攻击台儿庄,中国军队内外夹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在万家岭给日本以重创。后武汉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中。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944年初 国民党军队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一、台儿庄战役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线南北夹击徐州。 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台儿庄战役 在台儿庄最后阵地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 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 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第五战区总司令 孙连仲 李宗仁 第二集团军司令 池峰城 31师师长 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巷战 一、台儿庄战役 “这场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周恩来 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毛泽东《论持久战》 根据周恩来、毛泽东对台儿庄战役的评价,概括其历史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98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99 二、武汉会战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位于粤汉、平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汇处,位置十分险要。 1937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