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在片刻中成为永恒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苏轼的怀古名篇,阐发了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在旷远空灵的江景中产生了深刻的对人生与天地的哲理认识,他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既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永恒的,只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在《赤壁赋》中,苏轼经历了看到人生有限性,超越人生有限性,笑对人生有限性的心路历程,这显示出了苏轼超然旷达的人生智慧。 《赤壁赋》通过铺陈,排比形成整饬之美,要反复诵读,逐步领会,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渐深化。阅读时要注意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注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理解重点文言词汇,反复诵读,感受“赋”体通过铺陈,排比形成的整饬之美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欣赏文中用江月小舟洞箫构成的旷远空灵的意境美,苏轼与客对话的理性美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理解“水与月”中瞬间与永恒的哲理,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受到苏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的熏陶,在人生困境中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解。 教学重难点 1.全文文意梳理 2.“水与月”蕴含的瞬间与永恒一体两面的哲理 3.苏轼超脱旷达的人生观,学会在困境中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不要总执着于自己没有的,而要看到自己能够拥有的,活在当下。) 教学过程 一、 “飞花令”导入 小活动:请每个学习小组想出包含“水(江,河,川,湖)”与“月”的古诗文名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飞花令比赛(限时3分钟) 导语:古代诗人多么偏爱“水”与“月”的意象,写出了如此多包含“水”与“月”的诗文。从同学们说出的诗句来看,“水”的主要内涵有纯净,隐逸,已逝的历史,无法挽回的过往,永不停息的时间,愁绪。“月”的主要内涵有思乡,相思,孤独,团圆,变化,永恒。这些诗都看到了“水”与“月”的一面,然而一个伟大且有趣的文人,他同时看到了“水”与“月”的两面,他就是苏轼,他以“水月”写就了怀古名篇《赤壁赋》。 学习任务:听配乐朗诵,感受文章节奏;齐读文章,熟悉内容 二、 见自然 学习任务:逐字翻译文章1,2段,疏通文意。思考景色的特点与苏子心情的关联。 梳理字词 提问:文章第一二段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景物:旷远,空灵,寂静 心情:自由,愉悦,悠然 知识点拨:情景交融,诗人内心的悠然愉悦与江面的景色联系紧密,融为一体。 过渡:“乐甚”与“呜呜然”,苏子与客的心情截然相反,为何?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见人生 学习任务:逐字翻译文章第3段,疏通文意。思考客的箫声哀怨的原因。 梳理字词 提问:客箫声哀怨的原因是什么? 壮志未酬,个人渺小,人生短暂,长生不能 看见人生的有限性 知识点拨:此段整散句结合,既有整饬之美,也有变化之美。 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往往构成对偶、排比的修辞格;散句指字数多少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的作用:句式整齐中间见变化,语气气促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过渡语:“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小林一茶 简单互动:请同学们补充然而后的内容。 四、 见天地 学习任务:逐字翻译文章第4段,疏通文意。思考苏子如何看待人生的有限性。 梳理字词 提问:苏子怎样看待壮志未酬,人生短暂的遗憾? 壮志未酬:“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要执着于本不属于自己的事物。 人生短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都是永恒的。 超越人生的有限性 知识点拨:为什么说人也是永恒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