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0425

第五单元第2课 《传承非遗手艺》 教案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5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第五,学年,七年级,美术,初中
  • cover
课题:传承非遗手艺 年级:湘美版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五单元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1 教材分析: 在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新教材中,“传承非遗手艺”是第五单元第2课 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在大观念: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下,本课程《传承非遗手艺———泥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泥塑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课程内容将围绕基本问题“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展开,通过介绍泥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课程将结合实例,如泥塑、皮影、漆器髹饰等,展现非遗项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其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非遗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对于非遗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认知上可能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此外,学生在手工操作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泥塑制作中,体验和学习非遗手艺。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泥塑等非遗手艺的学习,感受和理解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培养对传统美学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对非遗手艺的理解和表现,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传统泥塑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创意,进行创新实践,使非遗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认识到非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泥塑等实践活动,体验和学习非遗手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难点:如何将传统非遗手艺与现代审美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保持非遗手艺的原汁原味。 教具: 1. 泥塑材料:包括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泥、工作台、泥塑工具(如刮刀、刻刀、木槌等)。 2. 参考书籍和图册:展示不同风格和历史时期的泥塑作品。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泥塑技艺的教学视频和非遗文化背景介绍。 4.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和讨论。 学具: 1.泥塑工具套装:每位学生一套基础泥塑工具。 2. 泥塑材料:每位学生一定量的泥料。 3. 个人创意笔记本:记录个人创意和灵感。 4. 作品展示板:每位学生准备用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展示板。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与讨论。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激趣引新课 师:欢迎大家来到美术课堂,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创新力量,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表达形式去解读、传播非遗文化。我们要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体验非遗文化,亲身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请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关于美术非遗文化艺术品有哪些呢? 生:剪纸、皮影、风筝。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有关注非遗文化,质朴粗犷的泥塑,栩栩如生的皮影,精致华丽的漆器髹[xiū]饰技艺.....,历史悠久的非遗项目根植于中华文化基因,借由口传身授代代传承,匠心流传,文化常新。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怎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美术课堂《传承非遗手艺》———泥塑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