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1157

八年级语文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微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39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微课,教学设计
  • cover
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微课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之一 学习目标:掌握体裁,了解背景。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闻评论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过:消息、新闻特写、通讯。 2.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一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属于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3.新闻评论主要特征: 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敌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二)走进“钟声” “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刊,自2008年开栏以来,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和民众获得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钟声”专栏的国际新闻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奖项,“钟声”专栏7年来(2008年11月29日到2015年12月31日),共发表国际新闻评论952篇。 (三)了解国家公祭日 1.此次“钟声”是针对哪一件事而作的? 以国家名义,于2017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广场举行第四个公祭日活动而作的。 2.了解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公祭鼎正面的铭文有160个字。 3.播放视频:国家公祭鼎铭文 以史为鉴 追求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之二 学习目标: 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能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作者观点 1.齐读课本第一句。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这句话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的初衷:“祀我国殇”,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军民。这句话引自国家公祭鼎铭文。 2.中国政府为什么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用原文回答)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也是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 (二)论证观点 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世界各地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活动? (1)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动议 (2)美国圣迭戈市图书馆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3)加利福尼亚州罗伯特医生纪念碑前摆满鲜花 (4)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例。 2.但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有哪些表现呢?请从文中找出来。 (1)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2)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3)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3.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人们的高度警惕,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1)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4.作者列举这些事例采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2段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战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的强烈批判,表明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三)变迁的意义 7.80年沧海桑田。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