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时代特点: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一、王室衰微 1.经济基础的变化: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 一、王室衰微 1、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4.文化传统的衰落: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礼乐制度遭受了巨大的危机,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诸侯宫室亭台皆日渐奢华,过于天子。诸侯践踏礼制,设官建置名位号,多有僭越之处。 3.社会秩序的混乱: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 2.政治制度的变革: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诸侯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士地进行分封。周天子无力阻止诸侯间的征战; ———政治方面 1. 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违反了礼乐制度的规定,引发了孔子的极度愤怒 ; 3.各诸侯国在战场上互相攻伐,不再遵守周王室的指挥,也是礼崩乐坏的表现之一。 2.“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士卿大夫们通过篡权自立,进-步加剧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公元前606年,楚国发兵讨伐陆浑之戎,楚军长驱直入,大破敌军,陈兵洛水之滨举行盛大阅兵式。楚军阅兵的消息传到了雒邑,周定王非常惶恐,派周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 王孙满见楚王,楚王问:"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见楚王问鼎,知其有灭周之心,遂从容对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楚王听了王孙满的话,觉得灭周时机不成熟,只得作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克己复礼 一、王室衰微 2、王室衰微 直管地减少,财政入不敷出; 1、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一、王室衰微 2、王室衰微 直管地减少,财政入不敷出; 1、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2)不再定期朝觐和纳贡。 (1)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自行任命地方官吏; 3、诸侯强大 东 周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西 周 财力物力人口 兵力 土地 名称 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原本有一整套周礼制度:礼乐祭祀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井田制。 周朝前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挖掘,所以平民阶层开始不断壮大。原本按照井田制的安排,城郭之外的郊野之人需要无偿耕种公田的,但如今没多少下层人士愿意给贵族的公田干活了。既然郊野的无主之地那么多,许多居住在城外的人也就成为了开荒者。于是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也随之瓦解。与此同时,虽然每一代周王都分封出去许多姬姓诸侯,但是这些诸侯得到了一块封地后就以封地的名称作为自己的“氏”,秦汉之前的中国姓氏分开且以氏为重,所以这些姬姓诸侯对于周王室这个亲戚其实并没有多少认同感。 思考: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王室衰、诸侯强的局面? ———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的弊端。 二、诸侯争霸 1、原因: 天子无力控制诸侯 争夺人口、土地和支配别国的权利 2、目的: ———军事方面 3、争霸过程: (1)旗号: 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