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5453

第四课《打麦号子》教学设计(表格式)音乐六年级上册湘艺版(2012)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7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打麦号子,教学设计,格式,音乐,六年级
  • cover
打麦号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打麦号子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表演《打麦号子》,学生能够掌握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 (2)在分析和学唱《打麦号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识别并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拍子。 (3)感受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所蕴含的劳动热情,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不同部分的演唱特点并准确演唱。 (2)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劳动情感并能在演唱中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并模仿《打麦号子》中的下滑音和变化拍子。 (2)创意性地再现农民打麦时的场景,体现劳动的情感与氛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电脑视频屏幕教学课件音响钢琴鼓带 (2)课文相关资料:《打麦号子》原文歌谱分析资料劳动场景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 一领众和 的演唱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号子传递”小游戏。老师先做一个简单的示范,通过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模仿号子的基本节奏。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来尝试接力,接着再传给下一位同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和感受这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是如何形成的。 完成传递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对这种形式的感受,并鼓励大家思考这种形式可能应用在哪些情境中,比如打麦时的场景。借此机会简单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打麦号子》这首歌曲,强调这首歌曲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演唱方式,但会更加复杂有趣一些。 二、授新课 1、欣赏歌曲《打麦号子》。 (播放《打麦号子》全曲视频/音频,要求学生静心聆听,注意歌曲中的节奏、旋律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变化) 第一次听歌:让学生整体感知《打麦号子》这首歌的特点。 (生1:感觉这首歌很有力,听起来就像是真的有人在干活儿一样;这首歌里有很多重复的部分,尤其是最后那几句特别相似) 第二次听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大意与情感表达。 (生2:从歌词上看这应该是描述人们打麦时候的情景,听起来让人觉得挺辛苦但也挺欢乐) 2、学唱歌曲《打麦号子》。 A、分析歌谱 根据范唱录音,分组合作分析歌谱: 问题1: 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3:我认为这首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头的喊口号声,没有具体旋律;中间部分开始有了明显的调子,而且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最后又回到了跟第二部分一样的结构) 问题2: 分析第二部分简谱,哪些乐句是相似的,细微差别在哪里? (生4:我发现第9小节到第16小节之间有一些旋律是非常相近的,但是细节上有点不同。例如第9小节和第13小节,虽然主干音相同,但尾音处理不太一样) 教师补充说明: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旋律中的重复和变化,这是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些重复和变化能够使歌曲更有层次感,也更容易被记住。 B、分步骤学唱歌曲 学唱第一部分,要求合的部分加上教师要求的动作。(如模拟挥动镰刀等) 动作示例: 教师首先展示如何随着节奏做这些特定的动作。 然后带领大家一起跟着音乐练习。 详细步骤: (教师示范动作):请同学们看我,我会先示范一下这个动作,请你们仔细观察并跟随我一起做。 (学生跟随练习):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试吧。注意保持节奏,尽量和音乐同步。 学唱第二部分:对比演唱相似乐句开头的不同之处,重点学唱下滑音。 难点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无滑音和有滑音的效果区别,帮助理解下滑音的运用。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气息平稳地发出正确的声音。 (生5: 老师,我觉得这里加入下滑音之后感觉整个句子更流畅了,好像有一种悠扬的感觉) 详细步骤: (教师示范):现在请大家听我示范一下,一个是不加滑音的版本,另一个是加上滑音的版本。 (学生模仿):同学们,我们一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