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7029

第七单元应知应会提纲(1415课)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3574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七,单元,应知,应会,提纲,1415课
  • cover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背景 1、时代背景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主要原因:欧洲列强矛盾重重,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协约国:英、法、俄) 4、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5、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注:光荣孤立:英国不同其他任何国家订立盟约,以便随时调整对外关系,插手欧洲事务,维持大陆均势,维持霸主地位。1903年英法结盟,1907年英俄结盟,标志光荣孤立政策破产。 二、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三、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四、过程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 西线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其他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第二阶段 1915 东线(德奥 俄) 南线(奥 俄、塞) 意大利倒戈;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 西线 (英法 德) 决定性战场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注: 施里芬计划:在俄国未充分动员之际,集中优势兵力,采用闪击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 德法马恩河战役标志着施里芬破产 凡尔登战役:历时最长;一战中决定意义的战役和转折点;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方面 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消耗战。 日德兰海战: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权,是一场规模最大的海战. 《布列斯特和约》:俄国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依约,苏俄失去大片土地,并缴付巨额赔款。但苏俄因此而退出了战争,赢得了巩固新生政权的时机。11月德国战败,苏俄宣布废除这一条约。 合作探究1: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 德奥集团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主要) 2)军事:军事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实力 3)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倒戈(参加协约国),美、日、中等中立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合作探究2:一战的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五、影响 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国际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2、主要内容: 3、实质: “凡尔赛体系”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机构:国际联盟 1)性质: 2)宗旨: 3)评价: 5、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①基本维护了和平,推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