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12/fa/fa5c4ca2037a79ab035f13e2ade90749.png)
合作探究3: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过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合作探究4:农业集体化: 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成就: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引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最大牺牲者是农业和农民。为工业化提供原料、劳动力、资金,对农民索取太多 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 合作探究五:社会主义之思考 ①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②要注重改善民生;③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④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⑤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民主、法制建设 第20课 1953———1964: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1964———198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1985———1991: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改革的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苏联改革与解体 项目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指导思想 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局部调整 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侧重点 农业 重工业 开始侧重于经济,后来转向政治 内容 扩大农场和工业自主权 新经济体制 加速发展战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多元化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国家改革:南斯拉夫改革、捷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 2、东欧剧变原因: ①东欧各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改革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 列强忙于厮杀,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其威望也一落千丈。 2、十月革命改变世界格局,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 3、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出现较强的组织力量,人民坚持抗争。 4、不合理不公平的殖民体系,必然引起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表 现: ①东亚: 中国 ②东南亚 ③西亚 ④南亚 2、典型代表———印尼民族大起义 典型代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指导思想:甘地主义: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华夫脱反英2、摩洛哥的反法、西班牙抗争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2.智利:3.尼加拉瓜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三、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合作探究:亚非拉民主运动的特点 1、斗争目标的明确性(独立-反帝国主义、民主-反封建主义) 2、参与者的广泛性(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知识分子) 3、地区的普遍性 4、发展的不平衡性 5、领导阶层的多样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爱国地主、部落酋长) 6、斗争形式的多样性(改革、革命、非暴力不合作……)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939.09.01—1945.09.02)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二战 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 2.历史原因: 1)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遏制不满2)德日的军国主义传统 3.现实原因: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国际联盟的无力 4.推动因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纵容侵略 注: 1、慕尼黑阴谋:1938.9,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