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时 认识平均数 (冀教版)四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01 02 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0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新知导入 猴妈妈买了15个桃子分给5个孩子, 第一只小猴3个桃子, 第二只小猴个桃子, 第三只小猴2个桃子, 第四只小猴5个桃子, 第五只小猴1个桃子。 你们对猴妈妈的分法有意见吗 学习任务一 平均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每个笔筒放几支? 探究新知 拿出1支 拿出2支 方法一:移多补少 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 探究新知 方法二:先合再分 3+4+2+5+1=15(支) 15÷5=3(支) 每个笔筒放3支 探究新知 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能较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任务二 求平均数的方法 探究新知 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第一组 姓 名 投中个数 张 华 8个 王 云 7个 李 英 6个 赵 明 7个 第二组 姓 名 投中个数 刘 杰 9个 杨 立 8个 孙 梅 5个 王 丽 3个 丁 鹏 5个 每组有几人?每个人投中几个球? 探究新知 怎样比较才公平呢? 算一算哪组投中的球多…… 不公平,两个组人数不一样! 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 哪组的成绩好? 探究新知 平均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习任务三 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1+3+2+3+2+6+4)÷7 =21÷7 =3(个) 答:平均每天丢弃3个塑料袋。 探究新知 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求出的“3个”并不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代表一个星期平均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是一种统计量。 平均数代表的是平均的量,是一个虚拟数。反映数据的整体水平,但不能代替实际数据。 课堂练习 1.新华小学四(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的体重统计如下,分别计算两组同学的平均体重。(单位:千克) 第五组 34 36 42 44 46 50 42 ——— 第六组 38 34 54 34 35 41 39 45 第五组:(34+36+42+44+46+50+42)÷7=294÷7=42(千克) 第六组:(38+34+54+34+35+41+39+45)÷8=320÷8=40(千克) 答:第五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2千克,第六组的平均体重的40千克。 课堂练习 2. “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售出量(箱) 28 14 16 18 17 22 25 (28+14+16+18+17+22+25)÷7 =140÷7 =20(箱) (1)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 答: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 课堂练习 2. “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售出量(箱) 28 14 16 18 17 22 25 20×7=140(箱) (2)冷饮店每个星期进一次货,下星期“小小”冷饮店准备多少箱饮料比较合适? 答:可以准备150箱。 进货量一般比销售量多一点比较好 课堂练习 可能会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有的地方会深,可能超过1米40厘米,有的地方会浅,不足1米20厘米。 3.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层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 (1) 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的( )除以这组数据的( ),所得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 平均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