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4213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39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课,原始,先民,家园,教学设计
  • cover
1设计理念 根据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视频、图片等),再现历史,帮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学习历史。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是历史部分的开端,应该说跟前面地理的内容完全不是一脉相承。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由于没有方法可以作为指导会有些不知所措。“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通过对北京人的介绍从而揭开人类起源的奥秘,论证了达尔文“人类进化说”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课标要求:1-1-4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2-1-1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状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址,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缘特征。———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既要展示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原始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3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同时,七年级学生从生理角度来说,仍然不够成熟,好奇心较强、注意力仍然不够集中。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主要通过两个视频再现历史,再通过一些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古人类遗址,知道史前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情况; 2.描述我国早期人类生活与生产情况; 3.理解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培育与制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描述早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情况,理解人类早期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探究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感受人类的进化过程,确立以唯物史观看待历史问题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适应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落实方法:这一问题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无法意会到,所以,我主要通过视频播放再现历史,在观看视频中感知历史,在问题解答中探究历史,从而落实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生活的环境的对比分析,在合作探究中突破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妈妈,我从哪里来的? 师:最近,我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听到隔壁桌小孩子很认真地问她妈妈:“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听爸爸说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是真的吗?”大家小时候是不是也有问过父母同样的问题啊? 生:…… 师:那有没有同学告诉我你现在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 生: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师:那你妈妈从哪里来的? 生:外婆肚子来的。 师:那你外婆又从哪里来的? 生:从太姥姥的肚子里来的。 师:那你太姥姥又从哪里来的?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没有止境了。那到底这个问题的尽头在哪里呢?那今天大家就一起跟着我追本溯源,从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中揭开人类起源的奥秘。 设计意图: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通过身边的小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从而置身于本课内容的学习。再通过一层层地追问,拉进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同时,也通过这一种轻松的导入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2【讲授】历史再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哪里来” 师: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追究到人类起源说,而关于人类起源的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