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政治:政权分立 民族关系:民族交融 经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基础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 曹操在逃亡过程中,曾路经故人吕伯奢的家。当曹操到达时,吕伯奢并不在家,他的儿子和宾客们在家。这些人不仅没有以礼相待,反而共同抢劫了曹操,企图夺取他的马匹和财物。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抢劫行为,曹操被迫自卫反击,手刃击杀了数人,最终才得以冲出重围,继续他的逃亡之路。 假的! 真的!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 背景 根据图片信息,说出东汉末年的局面?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形成州牧割据的局面 群雄并据,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一、官渡之战 2. 曹操势力的壮大 阅读教材,曹操如何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3.军事上:收编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4.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一、官渡之战 3. 双方势力对比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一、官渡之战 当时的北方割据势力中,哪两个势力最强?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4. 战争概况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0年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烧毁其全部军粮。 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粮 黎阳 白马津 白马 延津 黄 河 阳武 济 水 官渡 濮 水 乌巢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绍 曹操 V S 袁军十万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军三四万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阻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后撤退。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 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在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包围白马 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率军乘胜追击,7万袁军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声东击西 解白马之围 不受教训 追击曹军 官渡 对峙 许攸 (许)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火烧乌巢 袁军败退 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为何能够战胜袁绍呢? 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 2.经济:重视经济发展(实行屯田,发展生产) 3.军事: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4.用人: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一、官渡之战 诸葛亮:“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评》 1.骄傲轻敌 2.不善用人,不听取正确意见 5.影响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一、官渡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