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 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边界 。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3.区域的边界 (1)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或流域 (2)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自然带或语言区 4.区域的类型 (1)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定的区域 ①按 自然特征 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②按 人文特征 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2)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如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等。 ③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 ④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 (3)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 高低。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 较大尺度对应。 (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 较小尺度 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 相互促进。 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 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的概念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2.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2)区域的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间接影响自然界。 3. 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的关系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3.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关联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33°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其他农业类型 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2、区域要素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农业 (2)工业 ①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