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385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459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 新课导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7课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本 课 主 题 选官制度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中央官制 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赋税制度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贞观政要》 左思,西晋文学家,出身寒门, 才华出众却屡不得志 “左思之悲” 唐代孟郊,出身低微,父亲是一名小吏,家中清贫。 “孟郊之喜”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孟郊《登科后》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 商周时期 战国—秦朝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年 血缘关系 军功 品行才能 选官 方式 依据 标准 自主学习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1.魏晋———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并依次授以相应的官职。 (1)创立: 初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西晋———主要看重家世 (2)特点: (3)影响: ①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 ②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后来以家世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成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特权化、封闭化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历史纵横栏目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相关材料,思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2.隋唐———科举制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 首创武举和殿试 (1)背景:士族腐朽,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2)发展历程: 材料四:(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B.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保证官僚队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选官制度走向成熟,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3)科举制的作用: 2.隋唐———科举制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演变趋势 世官制 (夏商周)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隋—清) 血缘、家世 孝、廉 品德 门第 才学 官位世袭 地方推荐 中央选官 考试选拔 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