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4495

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301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林里,故事,除法,初步,认识,课稿
  • cover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森林聚会”这一情境,引出了平均分的问题,进而引入除法的概念。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意义,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相关知识,对平均分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除法的概念,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认识除法,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归纳总结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参加一个聚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动物们准备了许多食物,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2)师:哇,小动物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可是这些食物该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分食物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师:我们先来分一分苹果吧!这里有6个苹果,要分给2只小猴子,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分学具苹果) (2)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上台展示分苹果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4个;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3个)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3个,这种分法最公平)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