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5216

【语文优课PPT】第10.2课 《师说》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82675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优课,PPT,10.2课,师说,课件
    课题 《师说》 教材分析 《师说》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要通过熟读课文,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两篇课文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师说》是韩愈文章中一篇结构严谨,脉络贯通的论说文,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以及韩愈的文学主张,进而更清楚地明白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勇气。了解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反抗流俗的不正确的风气,批驳错误的观点,并对中晚唐儒学的复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辩证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当下,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教学 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落实以第一段翻译,概括主要内容,背诵第一段。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训练思辨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学会批注法翻译文言,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教学难点: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了解作者、文体知识及写作背景 2、自读文章,订正字音,标注在课文上。 3、结合注释,在原文上批注重点字翻译,大致疏通文章翻译,提出难点。 4、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找出论点句,背诵第一段。 情境导入: (一)导入 《宋史-杨时传》: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杨时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求见程颐,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站在外面等待而不离开,程颐发现以后,门外的雪有一尺深了。) 1. 指派学生翻译 2. 学生谈感受 3. 引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师说》”。 知人论世 1. 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 古文运动 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三)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