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6271

7 开国大典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01-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987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开国大典,课件,4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7 开国大典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日战争,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 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擎 钮 瞻 聂 党 (zhān) (qíng) (擎起) (niǔ) (按钮) (瞻仰) (dǎn) (共产党) (niè) (姓聂) 学习生字 擎着 爆发 波浪 聂荣臻 典礼 委员 汇集 协商 外宾 欢呼 宣告 嗓音 诞生 电钮 瞻仰 演奏 飘拂 骑兵 选举 肃立 毛泽东 副主席 共产党 排山倒海 四面八方 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满怀()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聆听(),观看(),会后举行了()。 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提示: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典礼前———开国典礼———典礼后 默读1-4自然段,思考: (1)“典礼前”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不行。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表现出此时万众一心,期待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刻来临。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拥护和对领袖的无限崇敬之情。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