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9148

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

日期:2025-01-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02527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寓言四则,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世界四大寓言:古代希腊《伊索寓言》 法国《拉·封丹寓言》 德国《莱辛寓言》 俄国《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 特点: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伊索寓言》其实早在明代就传入了我国,那时的中文译名叫《况义》。其中,像《龟免赛跑》、《农夫与蛇》、《狼和小羊》等名篇可谓家喻户晓。 《伊索寓言》 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 爱慕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这启示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地,学好本领,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狮子和蚊子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吕不韦 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情)。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然后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得来的消息如果是这样,不如不知道。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国人道之 一词多义 闻 有闻而传之者曰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我如浮云 于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等物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听到,这里指“使听到”) (动词:知道,听说) (介词:向) (介词:在) (介词:对,对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名词:消息) 用“ ”标出寓言人物,并梳理故事情节 叙事 议论 起因 经过 结果 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 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 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流言不可轻信 耳风不可乱传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