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二部分 阅读 复习任务 图文感知类 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 考点 信息理解与判断(选择题) 解题方法 一、信息理解与判断(选择题)的常见错误类型 二、信息理解与判断(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三、“两相比对”的3种方法 比对句 中词语 (1)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 (2)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 (3)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未来”等,看是否混淆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是否绝对等; (4)比对表肯否的词,如“没有”“无非”“不得不”等,看是否混淆是非, 无中生有。 比对句 间关系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重点抓关联词语)。句间关系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等,以因 果关系居多。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 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 强加、颠倒等错误。 比对依 据和结 论 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或结论在文 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 辑关系。 真题再现 1.[2024福建中考] 下列有关版画《回忆延安》摹刻工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3分) C A.根据版画的线条特点选用适当的刀具。 B.动刀前把临摹的画稿打在磨光的木板上。 C.选择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纵剖面刻制。 D.把图形拓印到纸上要选好颜色,控制好压力。 【设误分析】 根据材料三“画面主体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精细地 展现了……”,可知《回忆延安》内容丰富、精细。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大凡 刻精细的画,就得用横断面的”,可知C项“选择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纵剖面 刻制”表述有误。 2.[2023福建中考]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C A.青菜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的内涵边际在我国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 B.没有种植技术和物流运输的发展,居民就难有随时吃各种蔬菜的自由。 C.引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材料,意在强调人们生活离不开青菜。 D.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 【设误分析】 曲解文意。引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材料,意在强调青 菜“保平安”的功效。 考点 信息提取与概括 解题方法 真题再现 1.[2024福建中考] 在你看来,摹刻这幅版画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简 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进一步体认木刻之美;②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③亲 敬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并传承革命精神。 2.[2023福建中考] 青菜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因为青菜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审美价值。 3.[2022福建中考] 防灾减灾工作关键在于“众”,如何发挥“众”的力量,提高防 灾减灾工作成效 请综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弘扬全民携手、共同抗灾的精神;②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提高全社会的自救自护能力。 4.[2021福建中考] 红色旅游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意义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 三简要分析。(3 分) 【参考答案】 红色旅游可以使青少年:①体认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 高尚品质,理解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②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传承 红色基因。③增进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考点 图文转换 解题方法 类型1 统计图表 第一步:审 读题干,明确 答题角度。 认真审读题干,获知题干让从图表中找关于哪方面的信息,先明 确答题角度,然后带着问题分析图表。 第二步:分 析图表,获取 相关信息。 (1)观察重点。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