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5007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7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课
  • cover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 教学目的: 1、结合史料领悟诗人在文革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了解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的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离开故乡的情感。 2、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诗歌表现真实情感的艺术力量。 教学方式: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 教学流程: 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10分钟 (ppt投影“文革”二字) 这是一个离大家有点距离的年代了,我不知道今天大家对这个年代有着什么样的印象,我想先请大家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的“文革”吧。(学生发言) 在那个狂热而扭曲的时代有一批和大家差不多大的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知青”。(播放知青视频,作介绍) 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然而,人民在精神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席就在人们心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诗歌是时代的镜子,这首诗就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妈妈放开我吧》 放开我,妈妈!/不要为我担惊受怕。/我们的战友遍天下,/敌人的长矛算得了啥!/我绝不做绕梁呢喃的乳燕,/ 终日徘徊在屋檐下;/我要做搏击长空的海燕,/去迎接暴风雨的冲刷! 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是那个年代一位叫做食指的青年诗人在他乘坐的一列西去的火车上写下的他离开家乡的瞬间。这篇文字被那个时代无数的与大家年龄相仿的青年所铭记,以至于课后导读中说“郭路生是唯一念诗能把我们念哭的人,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到这首诗打动这一代青年的原因。 二、诵读理解。15分钟 这首诗与那个时代大部分诗歌在情感上似乎不尽相同。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点评学生诵读,教师范读) 要求:哪些诗句让你感受最深,我们又该怎么去读? 学生交流感受,明确情感基调:惶恐、希求、悲怆、痛苦。穿插理解以下问题。 ①第二段“不知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