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0503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80539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正面战场,抗战,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2 1 3 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事;结合史实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抗日态度的转变,认识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本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史事,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激发爱国情感,体会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全民族抗战 开始 激发全国 人民斗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政府 迁都重庆 日本 中国 全面侵华 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继续 扩大侵略 进攻南京 1937年7月 1937年8月 1937年9月 1937年12月 第二次国共合作 壹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徐州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平津 1937年8月-12月,日军相继占领上海和南京 日军为什么要攻打台儿庄? 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然而台儿庄地处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1.背景 台儿庄战役 背景 2.结果:胜利 台儿庄战役 3.影响 影响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徐州 1938年4月中旬以后,担任正面防守的中国军队逐渐陷入被动,遂于5月中旬决定放弃徐州,向皖南、豫南方向转移。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 武汉 台儿庄大捷只是局部胜利,没有从整体上改变,抗战初期敌进我退的战略态势。 贰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 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河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多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农工各业经济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相 关 史 事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观看视频,归纳“武汉会战”的特点: 武汉会战 影响 结果 武汉会战 战略相持阶段的背景 1937.7.7 1938.10 1941初 1945.8 七七事变 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局部反攻 日本投降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物力财力困难 叁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的背景 第三次长沙会战 影响(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困难。 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的背景 豫湘桂战役 的结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