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0678

【核心素养】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9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鲁迅,答案,练习,分层,有感,纪念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人文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语文要素: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一、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不朽(qiǎ xiǔ)   尸首(sī shī) 下场(cháng chǎng) 摔垮(kuā kuǎ) 二、选词填空。(填序号) A. 舍己为人 B. 臭名昭著 C. 恨之入骨  D. 流芳百世 E. 肃然起敬 F. 无私奉献 1. 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我想到了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  )。 2.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  ),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其早已(  )。 3.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对他(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人民对他(  )。 三、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 表示引用。 B. 表示强调。 C. 表示反语或讽刺。 1. 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2.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  ) 3.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  ) 四、课内阅读。 有的人活①着,他已经死②了;有的人死③了,他还活④着。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理解。 A. 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 C. 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D. 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①(  ) ②(  ) ③(  ) ④(  ) 2. 这节诗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两种不同的人。(多选) A. 双关  B. 对比  C. 比喻  D. 反复 3. 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会想到历史上的_____;由“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会想到历史上的_____。(填人名)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4. 这节诗中,一个“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这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歌颂了鲁迅_____的精神。 5. 读画“____”的诗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_____。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_____;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_____! 6.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7. 下列对这节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B. 说明了人民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推翻反动统治者。 五、课外阅读 怀鲁迅 ①真是晴天的霹雳, 在南台的宴会席上, 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 荟萃了一夜行李, 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③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 到家洗了一个澡, 吞了两口饭, 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 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 热烈的脸, 悲愤的脸, 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④这不是寻常的丧事, 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 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 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⑤生死, 肉体, 灵魂, 眼泪, 悲叹, 这些问题与感觉, 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 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 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 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⑦鲁迅的灵柩, 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1. 联系上下文, 第①段中加点的“晴天的霹雳”是指_____ _____。 2. 结合时代背景, 请谈谈你对文末“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的理解。 _____ 3. 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敬佩之情。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