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上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3.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3.引起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凸透镜成像物体运动”。(视频详见教学课件) 同学们,蜡烛的像好像很听话又很调皮的样子,你们想知道蜡烛运动时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器材:光具座、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 (2)实验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也可以从右到左依次为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使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固定凸透镜,移动发光二极管和光屏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固定发光二极管,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3)实验目的: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 (4)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发光二极管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发光二极管、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发光二极管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发光物体的像为止。 d.记录下发光二极管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发光二极管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f.继续把发光二极管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教师指导:引导、启发、点拨或发提示卡片来提示学生。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 ①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光屏所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实像和倒立、放大实像。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倍焦距为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③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④当u=f时,不成像。焦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实验记录: 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u=2f f<u<2f u=f u<f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1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2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即2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u>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