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1619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同步练习(共2份,含解析)

日期:2025-04-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1983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区域,发展,人教,2份,练习,同步
    课时精练8 城市的辐射功能 (分值: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读悉尼都市圈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中,受悉尼辐射带动作用最小的是(  ) 帕拉玛塔市 查茨伍德 诺维斯特 罗兹市 2.与纽约都市圈相比,悉尼都市圈发展的突出限制性因素是(  ) 矿产资源 人口素质 通信水平 经济腹地 城市间创新联系可用城市引力线表示。其最大引力线连接该城市在所属区域中与之创新联系最强的另一城市。一座城市的最大引力线数量,反映了它在所属区域的中心程度。下图示意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最大引力线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苏沪地区最大引力线网络反映的城市间创新联系特征主要是(  ) ①城市同级性 ②中心辐射性 ③位置邻近性 ④均匀扩散性 ①② ②③ ①③ ②④ 4.推测淮安市在苏沪地区中创新联系最强的城市是(  ) 连云港 宿迁市 南京市 上海市 5.在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中,苏州比南京的中心地位更突出的原因是(  ) 科技条件更好 地理位置更优 交通区位更优 行政管理限制更少 强核心簇群式结构(下图)是目前全球超大型城市—区域集聚的常见空间组织模式。以一个集聚核心功能的超级城市为中心,通过新城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周边扩展的同心圆状城市体系。我国广州都市圈即为典型的强核心簇群式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广州成为强核心得益于其(  ) 地形更平坦开阔 交通运输更便利 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资源集聚能力更强 7.强核心簇群式都市圈中“绿带”(  ) 具有分隔交通运输线路,美化城市的作用 能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划定增长边界 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 塑造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间相互联系 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是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的一体化过程和同城化过程,通过对城市群拓展过程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蛋型演变规律,即“煮蛋、摊蛋、炒蛋、蛋饼”的蛋型演变规律。长三角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对外的影响作用。据此完成8~9题。 8.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所属的模式为(  ) 9.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主要体现在(  ) ①产业龙头 ②都市核心 ③交通枢纽 ④特色农业 ⑤金融服务 ①②③⑤ ②③④⑤ ①③④⑤ ①②④⑤ 成熟的都市圈一般要经历5个空间扩展阶段(如下图所示),即由单一的空间组织结构向多极空间组织结构发展。当前,世界部分都市圈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人口、产业大量外流,导致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下降)。据此完成10~12题。 10.都市圈5个空间扩展阶段中(  ) 强核阶段城市辐射功能最强 渗透导致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交通的发展加快布网的形成 融合阶段各城市的产业趋同 11.都市圈“空心化”现象常出现在(  ) 渗透阶段 布网阶段 连接阶段 融合阶段 12.我国都市圈发展过程中为防止中心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可以(  ) 加快卫星城的建设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城市地价水平 减少城市人口流动 双核结构城市是指在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的轴线,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双核结构城市具有互补性,它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在杭州湾区域内,杭州和宁波形成了双核结构。下图示意双核结构及杭州湾区域。据此完成13~14题。 13.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空间距离 地域文化 城市区位功能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4.我国杭州—宁波双核结构城市形成的有利影响有(  ) ①实现区域内能源资源互补 ②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加强区际联系与交流 ④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