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1695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章末检测卷(含解析)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981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区域,发展,解析,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三章 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825年10月伊利运河全线开通,将大西洋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纽约港迅速成为北美第一大港。下图示意伊利运河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伊利运河修建对纽约港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改善水域环境 ②增大经济腹地 ③增加吞吐量 ④提升港口的区位优势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2.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得益于逐渐发展的(  )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条件 人口规模 政区范围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完成3~5题。 3.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城市规模 农业基础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4.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武汉辐射能力 周围城市数量 武汉地理位置 区域经济水平 5.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是(  )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 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 多中心环布式结构是目前全球超大型城市群常见的空间组织模式之一(右图),其核心职能并不在某一个中心城市集聚,而是拥有多个相互独立、规模相似的中心城市。受自然地理格局影响,各城市围绕生态空间布局,依托区域型基础设施廊道彼此联络并保持互动。据此完成6~7题。 6.多中心环布式结构有利于(  ) 增强主中心城市的职能集聚 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 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 缓解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拥堵 7.多中心环布式结构中“中央绿心”的主要作用是(  ) 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控制城市无序扩张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 减少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大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 地形平坦 气候适宜 历史悠久 经济发达 9.下列城市中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汉中 华阴 临潼 咸阳 10.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  ) 改善区域自然环境 减弱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增加中小城镇数量 加强区域产业联系 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 交通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实力 对外开放水平 12.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 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 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 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b—a—c a—c—b b—c—a c—a—b 14.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 a———、b———、c——— a———、b———、c——— a———、b———、c——— a———、b———、c———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交通运输 自然资源 市场需求 劳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