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1705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阶段检测卷(二)(一~三章)(含解析)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1493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检测,三章,发展,阶段,区域
  • cover
阶段检测卷(二)(一~三章)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其内部发展规律服从于全民族共同语。作为汉语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地域,二是古代汉语的发展结果。汉语方言体现为南繁北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方言的作用将逐渐变小。下图为中国方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各大方言区的共同特征是(  ) 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根据自然要素划分 区域边界明确 区域内部语言特征相对一致 2.对我国方言区种类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行政区 ②地形 ③气候 ④历史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山—坝系统由山地和坝地两部分组成。坝地是指面积较大、坡度小且形状规整的集中连片平地,山地是指盆地、洼地等一系列空间尺度不一的坝地周边山地。坝地是山区各大城镇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要载体,山地是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重要支撑,下图为山—坝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我国山—坝系统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西南山区 东南丘陵 4.山地土地利用转型对坝地的主要影响有(  ) ①提供生态保障 ②供给充足的农产品 ③输送大量的劳动力 ④缓解用地紧张 ①② ②④ ①③ ③④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该国南、北部地区大致以7°N为界,且分属不同的气候类型。科特迪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和加工业,经济发展好于北部。如图示意科特迪瓦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科特迪瓦南部经济发展较北部好,其根本原因是南部(  ) 气候温暖湿润 交通运输便利 地势平坦开阔 开发历史较早 6.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发展种植园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  ) 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高温多雨 土壤深厚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即所谓天然聚湫(水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演变为人工修筑,而如今,淤地坝(如图所示)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最为简单有效的工程措施,给当地带来了有利影响,但有时坝体溃决对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极大危害。完成7~8题。 7.天然聚湫的形成过程为(  ) 阻塞河道→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 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阻塞河道 阻塞河道→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 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阻塞河道 8.引发坝体溃决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超标准暴雨 ②坝体开荒率 ③入库泥沙量 ④库底面坡度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亚欧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亚欧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距今4 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 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10.距今2 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11.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人口扩散迁移 交通工具变化 文化语言交流 聚落规模扩大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边缘,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处于我国著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间区域。当地通过引进企业进行矿产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