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2655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12503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西晋,短暂,统一,北方,各族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的历史长卷中,最为人惋惜的战役无疑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从公元228年至234年,这位智者连续五度挥师北上,以实现恢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宏愿,然而,尽管他才情横溢,蜀汉的现实却显得过于严峻,无法完成统一愿望。 为了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曹魏朝廷重新起用了司马懿。司马懿面对诸葛亮,保守防御,不敢主动出击,却成功地抵御了诸葛亮的多次进攻,并在第五次北伐中导致诸葛亮的病逝,也为司马氏巩固了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魏蜀吴三国,在各自管辖地域虽然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最终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而是为司马氏摘取了最后的胜利果实。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既有各路英雄自身的局限性,也有司马氏的政治智慧和时机把握,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陆续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导致中原地区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这段历史被称为“五胡乱华”。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因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从黄河流域向淮河、长江流域迁徙,促进了南方地区开发,也开启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晋代魏 八王之乱 民族融合 人口南迁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建立开始起,对魏国政权一直有着巨大影响,在曹氏帝王的面前,始终晃荡着司马氏的身影。西晋时期的名臣和文学家傅嘏(gǔ)一次在朝会上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为司马懿的次子,而司马昭的次子司马炎最终废除魏元帝曹奂建立晋国。 晋国初的政策开了历史倒车,封同姓诸王据守州郡重镇,掌管地方兵、民权,埋下了“八王之乱”的隐患。西晋长期的内乱导致国力衰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大量内迁,建立割据政权,西晋政权最终被匈奴人刘曜在316年终结,史称“永嘉之乱”。 整体感知 核心素养目标 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大致路线和主要区域,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空间的清晰认知。 时空观念 知道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 解释西晋能够实现短暂统一的原因,分析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探讨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目录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 北方各族的内迁 ·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1、西晋统一的背景 政权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注:数据来源《三国志》、《续汉书·郡国志》 下列表格中你能提取怎样的信息?你认为谁最有实力完成统一? 魏国实力强大,吴其次,蜀国最弱。 219年 关羽北伐,后被东吴所杀 东吴乘关羽北伐,派吕蒙夺取荆州大部,杀关羽。 220年 夷陵之战(刘备与孙权的联盟破裂) 刘备亲率主力讨伐东吴,发动夷陵之战,兵败,刘备病逝于于白帝城,蜀汉实力遭受重创。 228—262年 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曹魏 诸葛亮和姜维数次北伐失败导致了军事损失、经济负担、政治矛盾和外部压力加重,失败加速了蜀汉的衰落,为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埋下了伏笔。 234—263年 蜀汉后期实力为三国最弱 蜀汉后期统治者能力不足、内部矛盾、经济困境,以及外部曹魏的强大压力和东吴的牵制,加上北伐的失败和战略调整不当,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衰落和灭亡。 蜀汉的灭亡:后主刘禅宠信宦官,朝政混乱,统治基础动摇。 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但刘禅的能力和威望远不及其父。 249年,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昭继位,继续巩固曹魏的统治,并开始准备灭蜀。 263年8月,司马昭正式下令进攻蜀汉。 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