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小学苏教版 数学游戏分享 《拼拼搭搭》 《拼拼搭搭》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拼一拼,搭一搭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基本图形,感知基础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名称及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活动结合,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通过动手拼一拼,搭一搭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基础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名称及特征。 2.能够用积木、纸片拼搭图案,通过拼搭活动,提升学生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能力。 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数出积木的个数,感受不同立体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 难点:能够用积木、纸片拼搭图案,并能根据拼搭的图案说出其拼法。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图案都是用什么拼成的?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积木拼搭成的。 师:是呀!用积木能拼搭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搭出了什么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搭一搭 师: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观察这3个积木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搭出的图案都是车。 师:下面的车是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搭成的?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动画展示每辆小车的分解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每辆小车是由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成的。 师:请同学们找出对应形状的积木,按照示意图来搭一搭。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图案的分解过程及动手搭建示意图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能力。 课件分别出示: 师:把形状相同的积木分在一起,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师:例如,这些都是长方体,长长方方,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生1: ,这是正方体,有6个平平的相同的面,方方正正的。 生2:,这些都是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都是一样大的圆圆、平平的面。 师: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积木搭小车,搭完后说一说你搭的车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各用了多少块? 学生动手搭一搭,然后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拼搭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效果评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给与点评和指导。 活动二:想一想,搭一搭 师:你还想搭出什么?先想一想,再搭一搭。 教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搭出的图案。 课件分别出示: 师:你搭出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各用了多少块? 生1:我搭的是天鹅。我用了2块正方体,7块长方体,1块三棱柱。 生2:我搭的是小人。我用了1块正方体,6块长方体。 生3:我搭的是火车。我用了5块长方体,6块圆柱。 生4:我搭的是小亭子。我用了1块长方体,2块圆柱,3块三棱柱。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观察和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逐渐形成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和表扬。 活动三:彩纸拼图 课件分别出示: 师:说一说,这些图画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举手发言。 师:动画展示图片中包含的基础的平面图形。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基础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拼出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彩纸?各用了多少张? 学生观察情境图,试着数一数。教师及时指导。 生1:小鸡是由3张圆形和4张三角形彩纸拼成的。 生2:小鱼是由1张圆形、2张三角形、3张长方形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