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中国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本民族创立的私营经济。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 民族工业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 新课讲授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4月,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例:荣氏企业、卢作孚、侯德榜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马 车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轿子 木 船 骑驴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②劝禁女子缠足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易服饰 清朝翎顶补服 礼帽长衫 中山装 西装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易服饰 清朝(旧式)旗袍 学生装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西餐 洋酒 ⑤新式风俗 文明结婚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不平衡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