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9100

纲要(上)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5456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第七,隋唐,制度,变化,创新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变革的背景和原因。 2.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变革和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历史观。 220年 581年 618年 907年 两个趋势 官僚政治发展日趋成熟 按财产征税的理念逐步确立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九品中正制 三省制 租调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唐承隋制 时空坐标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两税法 中央行政制度 赋税制度 选官制度 目 录 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赋税制度 第三部分 选官制度 朝代 血缘世袭 奖励军功 品行才能 家世道德才能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西周 春秋战国至秦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才能 隋唐至清 选官制度回顾 一、选官制度 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分析材料,思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一)、魏晋———九品中正制 (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2)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各地 (3)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预选官的过程和结果 察举制度事实 上难以实行。 背景 创立: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 特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拔标准: 初创时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西晋:家世 创立: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 特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拔标准: 初创时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西晋:家世 影响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积极:初期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二)、隋唐———科举制 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背景: 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 ②统治者要求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材料: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继续发展 演变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文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隋炀帝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武则天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进士最为荣耀,有的官至宰相。“不为进士出身,终不为美”。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