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演变示意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时空定位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统一 (前秦) 宋 陈 梁 齐 北朝 南朝 第19课 北朝政治 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史,本质上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 ———陈寅恪 交 往 ———北方各族的内迁 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找出主要内迁民族、其内迁路径及内迁后的分布区域。 《晋书》记载:“关中(主要是今陕西一带)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 民族 原居住地 內迁地 西北 (由西向东) 陕西关中 蒙古高原 (由北向南) 山西 北方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鲜卑族 氐族、羌族 匈奴、羯族 为何称少数民族迁徙为“内迁” 有一种自外向内的向心力———向长安、洛阳等西晋统治中心迁徙 一、交———北方各族的内迁 自主学习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一、交———北方各族的内迁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族同宗说明了什么? 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碰 撞 ———淝水之战 二、碰撞—淝水之战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前秦 东晋 对峙 4世纪后期,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淝水 之战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自主归纳 时间 交战双方 相关成语 战争结果 战争特点 战争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大败前秦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二、碰撞—淝水之战 阅读课本,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成语典故,简介淝水之战,并完成表格。 自主学习 以少胜多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材料一: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二、碰撞—淝水之战 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 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 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 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 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 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材料二:前秦大事年表节选 材料三: 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请结合材料,分析前秦战败的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九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从前秦战败中看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不充分,前秦统一全国失败 二、碰撞—淝水之战 交 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 三、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 个人档案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北魏第七位国君,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自幼由汉人冯太后抚养,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383年 4世纪后期(386年) 439年 471年 淝水之战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继位 三、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