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2.分析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培养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习目标 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10% 70-80% ———《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地主 农民 农村人口比例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原因 探究: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怎样帮助农民解决困境的呢? 2.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井冈山时期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时 间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 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内 容 总路线 文 件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内容 阅读教材P116,找出答案,感受农民的喜悦。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共同点: 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结果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影响 结合视频分析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 从根本上改变了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历史意义?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经济)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增强了我党力量(政治) 贰:三大战役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3月)先后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 1947年夏, 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背景: 贰、三大战役 南京 长 江 武汉 汉 水 豫皖苏 豫陕鄂 运 河 淮 河 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刘邓挺进大别山 时间: 1947年夏 影响: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刘伯承、邓小平 指挥者: 刘 邓 大 军 贰、三大战役 请根据提示及课本116页内容,描述三大战役所在位置,及战况过程。 提示: ……(序号)处发生了……战役,……(时间)……(领导者)指挥……解放军……(过程),最终……(地区)实现解放。 ① ② ③ 贰、三大战役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