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寻找昆虫》教学设计 课题 《寻找昆虫》 学科 美术 课型 设计·应用 来源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课标分解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感受美术的魅力。 教材分析 《寻找昆虫》,以学习任务“观察昆虫的花纹,用折、撕、贴的方法创作拼贴画昆虫”为驱动,结合真是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昆虫的外形、颜色和花纹等特征,并探究如何运用折、撕、贴等表现方法进行艺术实践,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整理工具、保持卫生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昆虫是他们在生活中常见且充满好奇的事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昆虫的形态、颜色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了解昆虫的种类。(文化理解)了解昆虫的花纹和外形特点。(审美感知)技能能用折、撕、贴的方法创作拼贴昆虫。学习目标知道:不同昆虫有不同的花纹。理解:不同形状的撕贴方法。能做:能用折、撕、贴的方法创作拼贴昆虫,表现昆虫花纹的美感。 评价任务 知道了昆虫的种类,能观察到昆虫的外形特点和花纹形状。2、掌握了拼贴昆虫的方法和步骤。3、能用折、撕、贴的方法创作拼贴昆虫,表现出昆虫花纹的美感。4、创作完成后能收拾好碎纸片。 重点 了解昆虫的种类、外形和花纹特点。掌握创作拼贴昆虫的方法。 难点 能自己想出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表现昆虫的外形和花纹。能用折、撕、贴的方法组合图形,表现出昆虫花纹的美感。 材料准备 彩色卡纸、固体胶、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视频导入 欣赏视频,了解并知道什么是昆虫。师:你认识哪些昆虫?你知道什么是昆虫吗?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什么是昆虫?揭示课题———《寻找昆虫》 看视频片段并说一说认识哪些昆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昆虫的特点,对之后的创作做铺垫。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昆虫的图片,并让学生欣赏,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说一说,你认识的昆虫还有哪些?你能把它们的名字说出来吗?2、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身体组成部分。你还记得昆虫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吗?(头、胸、腹、触角、翅膀、足)仔细观察课件中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昆虫的结构特点是对称。问:这些昆虫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对称)4、想一想说一说,在撕对称图形的时候,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好的撕出来?(可以先将纸对折,然后再进行撕。)5、课件展示蝴蝶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并总结蝴蝶的特点,最后进行小练习。试一试:用纸撕出蝴蝶的外形?6、这些昆虫的身体上还有哪些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方形等形状。)7、试一试:你能撕出这些形状吗?8、一起总结昆虫拼贴画的制作步骤:折-撕-摆-粘贴9、欣赏优秀作品10、用折、撕、贴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昆虫花纹的美,创作拼贴昆虫。教师巡视辅导(1)了解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2)指导能力弱的学生把造型画明确,大胆进行创作。11、1、比一比谁创作的昆虫更有创意。2、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学生仔细观察特点并自由回答学生先尝试撕除蝴蝶的外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昆虫特点的过程加强学生对形状的理解。通过第一次自主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用折、撕、贴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昆虫花纹的美,创作拼贴昆虫。 学生自由创作 可以撕出有创意的作品 课堂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