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2390

10.2《师说》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653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51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而且大肆渲染、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写作背景 ———韩愈 师 说 中国文化史上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者介绍 古 文 运 动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 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题目解“说” 耻师之风 写作背景 整体把握 一、概述要从师。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批评不从师。(对比论证) 三、圣人从师的范例。(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四、作文缘由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论点。 研读 第一自然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通“授”,传授 承接连词 疑问代词,谁 转折连词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讲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不跟从老师学习遗留下来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答。 跟从 指示代词,它们 动词,成为 求学的人 用来……的 疑难 1、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 2、哪句指明了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哪些句子指出了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跟随他学习(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随他学习(把他当做老师)。我学习的是道啊,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年纪)大小的区别,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介词,在 介词,比 承接连词 以...为师 发语词 哪里,表示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