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2405

16.1《赤壁赋》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6228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赤壁赋,课件,3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是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唱词。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做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 一、课堂导入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品读赏析作品精当的语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根据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作品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三、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20岁进士及第,少年成名。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死后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二)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三)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式阐述观点。 四、疏通文本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二天,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露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去),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立存在),羽化而登仙。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