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2407

10.2《师说》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51708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35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韩愈 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生平成就。 2.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辩证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课堂导入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知人论世 1.走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明人将韩愈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2.韩愈的文学理论和主张 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3.了解“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①师:从师学习。 ②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等就属这一文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③师说,就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4.解题 5.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唐代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初读感悟 1.给加点字注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位卑(bēi) 近谀(yú) 也欤(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g) 老聃(dān) 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 2.梳理本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反面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通过举例、引用,正面论证论点。 第四部分:交代写作缘起,激励后学。 疏通文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②所以: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道:道理,此处指儒家的思想。 ④受:通“授”,传授。 ⑤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