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分析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培养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农民》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毛泽东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土地制度不合理 (2)赢得解放战争的需要 (3)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1.背景: 实现耕者有其田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 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开始时间、区域: ②土地政策: ③土改文件: ④土改方式: ⑤土改总路线: 1947年 解放区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3.概况: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意义: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农民支援前线 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知识拓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1946—1947)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原解放区; 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决战(1948—1949)其中包括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和平津战役 邓小平 刘伯承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战略反攻的机会即将到来! 解放战争第二年,随着形势变化, 中共中央部署了新的战略方针。 战略进攻 时机成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背景: (2)概况: 经过一年的作战,战略进攻的时机成熟。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1.挺进大别山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意义: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