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的第一框题。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课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课承接前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继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后一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起到自然过渡作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框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知识上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点,情感上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 2.本课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下设两目: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一部分内容简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涵,以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党。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教材主要介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和如何坚持这一执政理念,能够让学生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从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本框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铺垫。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社会、提炼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不够深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有待加强。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参与政治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党爱国和报效人民的责任担当。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扶贫人”的先进事迹,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 2.通过分析“当代愚公”毛相林的事例,概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做法。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执政理念 2.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理念的要求 难点:总结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脱贫,我们做到了》 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教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今天我们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凸显了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进行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较快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有利于为之后的相关教学作好铺垫。 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教师:根据总议题“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置两个子议题: 子议题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子议题二: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环节三:合作探究一 教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回忆一下,刚刚看的视频中,提到了哪些“中国扶贫人”? 问题1: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