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2课时 提高防护能力 一、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活动,认识到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防护能 2.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了 解自然灾割来临前的征兆,提高自身对危险的预判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域现场观摩,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片:列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 2.学生思考: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我们怎么做? 教师总结: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如果我们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救他的能力,就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 新课讲授 1.活动一:阅读教材P71“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雨水如瀑布般灌进隧道,时间紧迫,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侯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提示: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归纳: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2.活动二:阅读教材P71活动与分享。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某地发生5.9级地震,当室内天花板将要掉落时,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柜子等,躲在掩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分享你了解的地震避险与自救知识。 学生分享后,播放“地震发生时,避险与自救知识”小视频。 出示火灾、地震、洪涝等灾害来临时的图片,合作探究: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提示: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结论:提高防护能力需要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3.活动三:阅读教材P72“方法与技能”。 思考:怎样才能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或减小踩踏造成的伤害?为什么?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4.教师播放视频,讲解心肺复苏相关知识 提示:(1)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解开衣领和腰带,操作者跪在其旁。 (2)操作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1/3交界处(男性可选择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右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 (3)操作者肩、肘、腕应位于同一轴线,身体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胸外按压时应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肘关节伸直,依靠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患者胸壁,保持已选择的按压位置不变。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4)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但不宜超过6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如果具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应该联合应用CPR和自动体外除颤仪。 5.课堂笔记:怎样提高防护能力,守护生命安全?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