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ué qǐ(_____) huái ān(_____) chéng chǔ(_____) xù xū(_____) jiū chán(_____) tǔ kàng(_____) 二、多音字辨析(10分) 在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填入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 将(_____)士们英勇无畏,将(_____)要踏上征途。(jiāng/jiàng) 2. 他要求(_____)自己做到最好,但有时候也要(_____)学会放松。(yāo/yào) 3. 他宁可(_____)牺牲自己,也不愿看到国家遭受灾难(_____)。(nìng/nàn) 4. 这个难题(_____)对他来说并不难(_____)解决。(nán/nàn) 三、形近字组词(10分) 1. 塞(_____) 赛(_____) 2. 醉(_____) 碎(_____) 3. 秦(_____) 奏(_____) 4. 征(_____) 证(_____) 5. 怀(_____) 坏(_____) 四、成语补充与运用(10分) 1. 补充成语: 志存(___)(___) 精(___)报(___) 大义(___)(___) 视死(___)(___) 铁面( __)(___) 2. 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表现出了(_____)的气概。 面对敌人的威胁,他(_____),毫不畏惧。 五、句式变换(5分) 1.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_____ 2.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_____ 六、古诗补充与理解(10分) 1. 补充《别董大》的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_,_____。 2. 解释《出塞》一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5分) _____ 七、课文回顾(10分)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什么志向?这一志向是如何产生的?(5分) 2. 简述《夏日绝句》所表达的主题及诗人对项羽的评价。(5分) 3. 谈谈你对“家国情———的理解,并结合所学课文中的任意一篇进行说明。(5分) 八、阅读题(15分) (此部分需根据具体阅读材料设计,但考虑到篇幅限制,此处仅给出大致框架)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具体问题和短文内容需根据窦桂梅风格及课文相关主题进行编写) 九、写作题(10分)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位你心中的英雄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现代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要求结合人物的品质、事迹及对你的影响进行描写。(不少于200字) 五、句式变换(10分) 1.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改为反问句:_____ 2. 缩写句子: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缩写为:_____ 六、古诗补充与理解(15分) 1. 补充古诗《别董大》的前两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 2. 解释《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_____ 七、阅读题(10分)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 填空(2分): 周恩来和同学们在巡警局门前发现_____(事件简述),这一事件让他深刻体会到了_____。 2. 理解词语(2分): “左顾右盼”在文中指周恩来和同学们_____(具体行为描述),表现了他们_____(心理状态或性格特点)。 3. 分析句子(2分):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