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气压带和风带 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2.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历史第一次了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1.麦哲伦船队哪一段是逆风航行 2.船队行驶至哪一段最轻松? 3.船队进入30°S为何艰难 大气环流概念及作用 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作用: 把热量和水气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 冷 热 思考:全球大气环流是否也只由受热不均引起的吗? 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因素: 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1 地球自转(自转偏向力) 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 地表性质(陆地or海洋) 4 单圈环流 影响因素: 假设因素: 动一动:画出这种情况下全球气流运动方向? 北极 南极 赤道 冷 冷 热 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 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点一直直射赤道、地表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 假设因素: 思考: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北极 南极 赤道 冷 冷 热 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地球自转 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 、 地表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 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被迫下沉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变式图 S 90° 60° 30° 0° 30° 60° 90° N S 90° 60° 30° 0° 30° 60° 90° N 规 律 60° 60° 30° 0° 30° 60° 60° 30° 0° 30°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东北风)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东南风) 找规律、巧记忆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风带整体北撇南捺 1)气流运动方向 低压带:气流上升 高压带:气流下沉 风 带:北撇南捺 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0° 30° 0° 30° 60° 60° 30° 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2)气压带、风带性质(温度与湿度) 温度取决于纬度: 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 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0° 30° 0° 30° 60° 60° 30° 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下沉 高气压 地面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空气上升 低气压 地面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30°N 赤道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