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4350

第四单元《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05-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478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四,三年级,五四,青岛,数学,上册
  • cover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经历从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观察,分类等过程,认识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时间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二、新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年、月、日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时间单位的理解是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和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掌握抽象时间概念难度很大,本单元注重从现实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汇总,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把握。使之可以感知具体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感悟、理解时间长短。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利用学生熟悉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中时、分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1.通过呈现学生熟悉上课情境图,由钟面时间引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数一数填一填和拨一拨的活动,直观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以及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的关系。 2.通过操作教具、学具,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钟面的结构。重点了解走一格是1分钟,分针转一圈,是60分钟两个层面的知识。 3.借助模拟动态操作拨一拨,呈现分针运动与时针运动间的关系,发现钟面上分针与时针位置变化,直观认识1时=60分。这个直观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注重分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悟,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知识获得依次归纳。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钟面上分针走过的区域及指针转动的方向,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也解决了学生难于说出是几时几分的学习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要正确读出时间方法,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 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1.在情景图中,让学生理解题意,分层次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思维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予鼓励。 2.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推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等多种方法加以表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四)注重操作活动中知识的强化,将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四能。 1.组织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或者数学游戏,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情境图中引导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途径,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进行有序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四能。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活动中运用知识,有序表达,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加强学生惜时教育。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