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5195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1-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911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 cover
(课件网) 《战国策》 第23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邹忌类比说理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 4.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刘向,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共同编订《山海经》。其散文风格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西汉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战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人物链接 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战国时期齐国人。田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的齐桓公)的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 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邹忌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gu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齐威王在位时期,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 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bànɡ jī cháo zhāo qǐn jī shú jiàn ɡuǎ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暮寝 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