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8259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应用题篇四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5-05-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108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上册,单元,数学,四年级,集锦,典例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单元复习讲义(讲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知识梳理+易错集锦+典例精讲+专项精练) (导图高清,放大更清晰。) 1、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意识: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维:通过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学会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3)问题解决:学生能够运用统计表和条形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目标: (1)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统计表和条形图的制作过程,能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对统计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据背后信息的热情。 (4)能够将统计表和条形图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性。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3)制作统计表;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2)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易错点拨: (1)条形统计图一般由名称、制图日期﹑横轴、纵轴及表示数量的直条组成。有不少同学常常忘记填写制图日期。还有就是在画直条时,出现单位长度不统一,直条不垂直等问题。 (2)画直条时,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尺的直角边画横轴的垂线,然后借助直尺或者三角尺对准纵轴上的刻度连接起来,特别注意画直条的条形宽度、间隔要一致,最后还要在直条上注明数据。 易错点拨: (1)由于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掌握不熟练,出现重复或遗漏。 (2)为了避免分段整理数据出现重复或遗漏的错误,要按数据的编号顺序进行整理,还可以在原始记录数据中做上标记。数据分段整理可以使用数数、用不同的符号、画“正”字等方法记录。 易错点拨: (1)在求平均数的时候,一般根据公式“总数量÷个数(份数)=平均数”来计算。但有特殊的情况,如在演讲比赛时,有8名评委进行评分,为了公平,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时有的同学把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了,总个数误认为还是8。 (2)要明确求平均数是用全部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总和时要与题中的数据校对,确定没有错误后再开始计算,算完后要进行验算和估算,比如,平均数应该既大于最小的数据,又小于最大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典例精讲1】(24-25四年级上·江苏·期末)下面是四(1)班第一组同学跳高的成绩记录表。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跳高的平均成绩。(单位:厘米) 男生 108 93 100 105 94 女生 95 87 94 91 93 【答案】男生100厘米;女生92厘米 【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详解】男生跳高的平均成绩: (108+93+100+105+94)÷5 =(201+100+105+94)÷5 =(301+105+94)÷5 =(406+94)÷5 =500÷5 =100(厘米) 女生跳高的平均成绩: (95+87+94+91+93)÷5 =(182+94+91+93)÷5 =(276+91+93)÷5 =(367+93)÷5 =460÷5 =92(厘米) 答:男生跳高的平均成绩是100厘米,女生跳高的平均成绩是92厘米。 【典例精讲2】(22-23四年级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