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从饮食、出行方式、防暑御寒、住所四个方面比较人与动物不同的生活方式,回答为什么会有人工世界出现这个问题。正因为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也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一词的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认识不到人造物出现的原因,以及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科学思维:能比较人与动物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同,概括出人工世界出现的原因。探究实践: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来体验人造物带给我们的感受。态度责任: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造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难点:不同类别的人造物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厨房里的物品、玩具教师教学材料:多媒体、图片。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同学们,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那这里是大自然吗?为什么?谈话: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人工世界”。 模块一:人与动物饮食的不同 1.谈话:生活在自然世界的这些小动物们,它们吃什么?怎么吃? 2.小结:看来它们都是生吃大自然里的东西。 3.提问:同学们说的可真棒,那你们吃什么食物呢?怎么吃的? 4.小结:看来人主要是吃熟的食物。 5.提问:为了吃到这些食物,我们需要用到哪些东西呢? 6.小结:像盘子、叉子这类物品我们叫做餐具; 像炒锅、蒸箱这类物品我们叫做炊具。 7.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样神秘物品,请你们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成后,请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组的神秘物品是干什么用的。 8.谈话:你们看,人们花在“食”这个方面的精力可真不少啊,所以我们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民以食为天”。 模块二:人与动物出行方式的不同 1.提问:当然,动物们为了食物,也会积极行动起来,接下来请同学上来用身体模仿一种动物的出行方式,其他同学在下面猜猜这种出行方式是什么。当然已经出现过的出行方式,后面的同学就不要再模仿啦! 2.提问:那我们人呢?除了走和跑这种靠自己的运动方式,我们还有哪些出行方式? 3.提问:接下来,难度提升。不说“车”这个字,但是与车有关的人造物有哪些?不能重复。 模块三:人与动物防暑御寒方式的不同 1.提问:那你知道动物是如何度过严寒和酷暑的吗?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2.谈话:动物是依靠什么来度过严寒和酷暑的呢?我们人呢? 3.提问:那我们这些衣服除了御寒防暑还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我们人的衣服不仅有御寒防暑的作用,还有遮羞、身份识别、防护等很多的作用。 5.提问:那除了换衣服,还有什么人造物能在夏天给我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冬天给我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6.谈话:我们古代用的是扇子,进入现代,开始用电风扇,有这样的,它的特点是什么?(ppt展示不同的电风扇)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电风扇呢? 7.小结:面对防暑这个问题,聪明的人类不仅可以通过换衣服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制造空调、电风扇这些人造物来解决。 模块四:人与动物住所的不同 1.谈话:最后我们研究一下住这个方面。请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些小动物们住在哪里呀?它们为什么要住在里面呢?(播放视频) 2.提问:我们住在哪里呀?我们的房屋有哪些功能呢?我们的住所和动物的住所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为了建造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